从各种钻石中,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“包裹体” 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
包裹体的种类多样。比钻石形成更早的包裹体,叫“原生包裹体”;与钻石同时形成,则称为“同生包裹体”;在形成之后产生的,则称为“次生包裹体”;根据包裹体相态的不同,则可以分成固相、液相和气相包裹体。
粉赤色钻石中的柯石英包裹体 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

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。在形成后随着矿物的冷却,流体紧缩形成了一个小气泡 图片来源:Wikipedia
有趣的是,纵然是钻石本身,也可能成为自己的“包裹体”:一颗大钻石包裹着一颗小钻石,呈现出奇特的“双钻”(Double diamonds)。2019年,第一颗“双钻”在俄罗斯雅库特(Yakutia, Russia)被创造;2021年,第二颗“双钻”在西澳大利亚(Western Australia)的埃伦代尔钻石场(Ellendale Diamond Field)被开采出来。
2021年,在西澳大利亚创造的“钻石中的钻石” 图片来源:Wikipedia
形成后的钻石,物理性子极其稳定。纵然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,也险些不会发生改变,因此包含在个中的包裹体也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。随着火山喷发,地下深处的钻石被带到地表,成为我们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的唯一来源。根据钻石中的包裹体,我们可以得知钻石形成时的环境,剖析地球深处的物质组成,探究地球内部的秘密。
2022年1月15日,汤加(Tonga)火山爆发。正是伴随着这种火山爆发,地球深部的物质才能被带到地表,钻石便是个中最主要的一员 图片来源:Wikipedia
带“馅”的钻石,科学家的最爱在浩瀚的物质中,作为生命之源的水,最令科学家们着迷。地球上的水,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循环:江河湖海的水,在蒸产生发火用下进入大气形成云,云遇冷凝集变成降水又回到了大地,山川草木涵养了降水,水顺着土壤、岩石渗入地下,在岩土体的孔隙中经由漫长的运动又成为泉水勃勃喷涌而出,周而复始——这是地表水循环(又称水循环)。
地表水循环(又称水循环)的过程 图片来源:USGS
地表水循环,滋养了生命,为动植物供应了生命活动所必备的水源。然而,在地表水循环之外,还存在着一个“深部水循环”:在板块运动的浸染下,水随着俯冲的海洋板块进入地球内部,一贯到达地幔深处,然后因岩浆活动重回地面。干系剖析表明,地幔中的水量可能是地表海水体积的1/4~4倍。
水随着俯冲的板块进入地下(标号5),在软流圈乃至更深处运动(标号1),终极伴随着火山喷发(标号3)、大洋中脊(标号12)和岛弧(标号15)回到地表 图片来源:Wikipedia
但是,地球内部的环境极其繁芜。在高温高压的浸染下,矿物大多呈脱水状态,储水能力很有限。地球深处真的有水吗?它们到底在哪儿?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?我们如何才能见到地球内部的水呢?
如今人类钻探所能达到的地下最深处也不过只有12千米,根本没法获取地球内部的物质。所幸,大自然为我们供应了一个来自地球深部的信使——钻石。携带着包裹体的钻石,就如同一个韶光胶囊,穿越韶光与空间,把地球内部的信息通报给我们。
2014年,科学家们在一颗来自巴西的钻石中创造了一种尖晶橄榄石(ringwoodite)包裹体,这种包裹体具有很强的储水能力。这颗钻石来自地下410千米-660千米之间的转换带(Transition Zone),证明至少在转换带的局部地区有水存在。
一颗来自巴西(Juína, Brazil)的钻石,内部含有的包裹体具有很强的储水能力,表明地球转换带(地下410-660km)内可能存在水 图片来源:Richard Siemens/University of Alberta
2018年,在一颗来自地下610千米-800千米之间的钻石中,科学家们创造了冰-Ⅶ(Ice-Ⅶ)的存在。这是一种在高温高压下由水结晶而形成的冰,也是首次在钻石中直接不雅观察到“水”。只管非常眇小,但是这无疑证明了在地下极度的环境下,水可以存在。
小知识
水分子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形成的冰,其内部氧原子、氢原子,以及水分子之间的排列形式不同,导致晶体构造不同。目前,科学家已经创造19种不同冰的晶体构造。我们平时看到冰、雪,都为Ⅰ型冰,水分子呈六面体排布。[1]
钻石中的水散射出的X射线(箭头指向的白色部分)表明,在地球深部有水的存在 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
2022年,在一颗来自非洲博茨瓦纳卡罗维矿(the Karowe mine, Botswana)的1.5克拉宝石级钻石中,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系列的矿物包裹体。这颗钻石来自地下660千米深的地幔转换带处。对其包裹体的剖析表明,这颗钻石形成于一个富含水的地下环境中,解释在钻石形成的地下660千米处,有水的广泛存在。
左图为钻石中的包裹体5,含有水合尖晶橄榄石(Ringwoodite,Rw)+顽火辉石(Enstatite, En)+铁方镁石(Ferropericlase,Fp),右侧包裹体1紧张为顽火辉石(En)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
经鉴定,无色透明的包裹体1(a-c)和包裹体2b、包裹体6、包裹体8为顽火辉石;包裹体2a为含有顽火辉石与尖晶橄榄石打仗的双相包体,2c则可能由尖晶橄榄石转化而来;包裹体4中存在和钙钛矿的构造;包裹体10为铁方镁石。所有的包裹体,显示这颗钻石形成于富水环境中 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
由此可见,地球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“水球”。广阔的海洋,霸占了地表70%以上的面积,而深不可测的地下,竟然也是一个含有大量水的“汪洋天下”。地球浅部的水,对生命的产生与蜕变有着重要意义,哺育着万物生灵,是名副实在的“生命之源”。那么,地球深部的水,又有什么浸染呢?
实在,不仅生物离不开水,地球的“生命”也一样离不开水。水对地球内部的运动、蜕变具有主要意义。水在板块运动等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浸染;进入地下的水,可以降落地幔熔融温度;岩浆中的含水量越多,就越随意马虎引动怒山喷发,爆炸性也越强;同时,水也是地球深部发生流体交代浸染的主体,可以促进元素的传输,加强扩散浸染,影响矿物和岩石的形成与转换。此外,地震波的传播也受到地球深部水的影响。
水在地球深部过程中发挥了主要浸染 图片来源:veer图库
总而言之,一颗颗“大舶来品”钻石,没能成为爱情的信物,却由于个中含有的“水”,成为科学家们眼中的宝贝。
参考文献:
[1] Diamond inclusions[Z/OL]//Wikipedia. (2022-06-14)[2022-10-05].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Diamond_inclusions&oldid=1093155920.
[2] 吕青, 焦永鑫, 葛跃进, 等. 基于红外光谱-拉曼光谱研究山东郯城砂矿的金刚石及包裹体类型[J]. 地球学报, 2021, 42(06): 895-906.
[3] 苑执中, 金萍. 钻石中的包裹体与非均质性[J]. 中国宝玉石, 2001(03): 64-65.
[4] Deep water cycle[Z/OL]//Wikipedia. (2022-09-28)[2022-10-05].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Deep_water_cycle&oldid=1112837693#cite_note-Hirschmann630-12
[5] PEARSON D G, BRENKER F E, NESTOLA F, 等. Hydrous mantle transition zone indicated by ringwoodite included within diamond[J/OL]. Nature, 2014, 507(7491): 221-224. DOI:10.1038/nature13080.
[6] Pockets of water may lie deep below Earth’s surface[EB/OL]. [2022-10-04]. https://www.science.org/content/article/pockets-water-may-lay-deep-below-earth-s-surface.
[7] TSCHAUNER O, HUANG S, GREENBERG E, 等. Ice-VII inclusions in diamonds: Evidence for aqueous fluid in Earth’s deep mantle[J/OL]. Science, 2018, 359(6380): 1136-1139. DOI:10.1126/science.aao3030.
[8] GU T. Hydrous peridotitic fragments of Earth’s mantle 660 km discontinuity sampled by a diamond[J]. Nature Geoscience: 15.
作者:孔佑兴(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)